亚盈体育(中国)官网入口
新闻中心
我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全国省级地质调查院的一面旗帜亚盈体育
发布时间:2022-11-24 16:55
  |  
阅读量:
  |  
作者:
小编

  亚盈体育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左三),河南省委、组织部长叶冬松(左二),副省长张大卫(左四)共同视察河南省地质调查院。

  这是一支“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集体,这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奉献”的队伍。巍巍的昆仑山,茫茫的雪域高原,辽阔的黄淮平原,遥远的异国他乡,都留下了他们的青春与泪水,传扬着他们的事迹和荣光。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十年磨一剑,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地质劲旅之一”、“全国省级地质调查院的一面旗帜”,在全国地质界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成立于1998年12月。十年春秋,她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十年磨一剑,她由一支20多人的小团队,发展成为一个获得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功勋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的战斗集体。

  这支队伍人才密集,现有职工486人,75%以上为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3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59人;这支队伍技术设备先进、地质勘查方法技术手段齐全、技术成果资料丰富、综合实力雄厚,坚持三个服务的基本定位,形成了“1+6”综合服务体系和“6+1”技术支撑体系;这支队伍地质工作成果硕果累累,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成果奖8项,有5项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16项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被省政府、国土资源部誉为“我国最著名的地质劲旅之一”、“全国省级地质调查院的一面旗帜”。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作为独立法人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承担中央与地方财政出资的区域性、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业务基础支撑;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公益性服务。

  十年来,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始终以全面增强地质工作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功能为中心,逐步构建了公益性地质工作的“1+6”综合服务体系和“6+1”技术支撑体系。“1+6”综合服务体系,即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地质找矿为中心,基础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全面发展;“6+1”技术支撑体系,即围绕构建公益性地质工作综合服务体系,加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填图、地形测绘、地质工程、实验测试传统技术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与研究,使河南省地调院步入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十年来,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在国土资源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地矿局、省国土资源厅的正确领导下,发扬地矿系统“三光荣”传统和“四特别”精神,艰苦创业,科学发展亚盈体育,取得丰硕成果,为国家和河南省的地质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承担了国家与地方公益性地质矿产项目300余项,向国家提交一大批矿产资源和新发现矿产地,填补了多项基础地质工作空白,为社会提供了水文与环境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城市地质、遥感地质、信息技术等优质服务亚盈体育,综合实力高速增长,成为全国省级地质调查院的一面旗帜。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把地质找矿作为地质工作的中心任务,坚持实施“立足中原、开拓西部、走出国门”战略方针,围绕重点矿种和重要成矿区带开展矿产勘查工作。先后承担一大批矿产勘查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提高了矿产资源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按照“西部填补空白,东部提高程度”的国家基础地质工作部署,系统开展一大批多目标、多学科、多技术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有力地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了地质工作的基础支撑。先后共承担国家与地方公益性地质矿产项目300多项,工作区域遍布省内,省外、新疆、内蒙古,国外非洲津巴布韦、刚果(金)、塞拉利昂以及塔吉克斯坦等。累计向国家提交资源量:铅锌1800余万吨、银2.11万余吨、金红石1280万吨、铝土矿11644万吨、铁矿石13.1亿吨、煤7.24亿吨、油页岩14.4亿吨、铜66.09万吨、金26吨;提交新发现矿产地45处,圈定找矿靶区126处,并提交一大批矿产勘查及研究成果。基础地质工作,完成1∶25万区调调查图幅12个,调查面积15.87万平方千米;完成1∶5万区调调查图幅8个,调查面积3140平方千米;完成河南焦作—开封地区1∶20万区域重力调查,调查面积2.7万平方千米;完成l∶20万区域化探调查图幅10个,调查面积6.66万平方千米;承担1∶5万矿调调查图幅49个,调查面积2.06万平方千米;完成自治区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工作等。还采集了一大批新的地质信息资料,圈出了100余个找矿靶区和具有区域矿产资源评价重要意义的地球化学异常千余处。

  为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保护地质遗迹,增强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以规划和申报地质公园作为开拓旅游地质工作的切入点,重点开展了河南省“三山一河”(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黄河)地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示范工作,最大限度地挖掘地质公园科学内涵,突出各个地质公园的典型性、稀有性、观赏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打造出了旅游地质界的“河南地调”品牌,为河南省“旅游立省”战略实施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国土资源部领导和国家地质公园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并多次作为样板予以推广。

  截至目前,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先后完成了云台山、王屋山—黛眉山2个世界级地质公园,郑州黄河等10个国家级地质公园,汝阳恐龙等6个省级地质公园的规划、申报和地质遗迹保护研究工作。该院不但推动河南省旅游地质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还将这一新创的地质工作专业品牌打到了省外,开展了山西壶关、大连滨海、羊八井、河北武安等地质公园的规划申报与指导建设工作,申报成功率达100%。在全国旅游地质工作及申报地质公园工作中,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申报成功率高居榜首。

  众所周知亚盈体育,焦作云台山几年前还名不见经传,河南省地质调查院2002年受焦作市政府委托,承担了云台山地质公园的规划申报工作。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焦作云台山以中国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第三名的身份,于2004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从名不见经传到一举名扬国内外,创造了被旅游业界广泛称奇的“焦作现象”,成为我国地质公园规划与建设的典范,河南省地调院为云台山地质公园的规划申报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河南省中东部平原人口稠密,饮用水安全问题一直是河南省人民心中的一个结。为此,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积极开展了水质型缺水区洁净地下水勘查、淮河流域地下水污染调查、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等工作,在基本查明河南省黄淮海平原地下水污染特征和水质型缺水区分布范围的基础上,为24个市、县规划了29个大型洁净地下水源地;建立了水质型缺水区洁净地下水勘查与供水模式;建立了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河南)数据库,为河南平原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寻找到一批洁净水源地,解决了豫东平原上百万群众的饮水问题,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称赞。

  紧密结合河南省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实施中原城市群带动战略需求,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积极主动开展中原城市群多目标、多参数三维城市地质调查,初步查明了城市的地质环境和资源条件,对中原城市群具有共性的地质背景有了新认识;采用三维可视化模拟技术,真实、直观地表达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圈定了可供进一步勘查的大型和超大型城市后备水源地,从地质角度对城市规划和建设适宜性进行了评价;提出郑州、洛阳、开封三市的浅层地热资源可作为绿色可再生能源广泛应用于城市建筑节能,开发利用前景非常广阔。该院目前正陆续开展新乡、许昌、漯河、平顶山、焦作、济源六市的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最终提交中原城市群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成果。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积极拓展地质服务领域,近年来,根据河南省是农业大省的实际,围绕农业和农村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地质工作服务领域——农业地质调查。黄淮平原经济区是河南省重要的农业经济区和农产品出口基地,200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共同签订了《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协议书》,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经过努力,承担了该项目的农业地质调查工作。

  经过6年的工作,现已全面完成黄淮平原农业地质调查9.3万平方千米的面积性调查任务,共采集土壤、岩石、水、作物等各类样品84822件,获取各种测试数据320多万个,编制各类图件800多套;基本查明了调查区土壤中54种元素的分布状况,初步圈定其中95%为绿色土地,发现部分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调查证明,特殊的地质背景孕育了特色作物,河南省特色作物主要集中在山区和山前地带,建立了河南省特色作物产业带,还开展了土壤中农药残留状况、大气中重金属含量状况、矿业活动对土地质量的影响、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等专题调查。从小麦、玉米、水稻取样结果看,调查区99%以上面积处于食品安全标准范围之内,90%达到国家绿色食品卫生标准,证明“中原粮仓”是“安全粮仓”、“绿色粮仓”。这些成果,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对地质工作的认知程度,也为地质工作服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今,部分成果已被推广应用。